2025-2026学年第一学期综合实践教研组工作计划
日期:2025-09-15 12:36:08  浏览量:0

2025-2026学年第一学期小学综合实践教研组工作计划

 

一、指导思想

本学期小学综合实践教研工作以“实践育人”为核心,紧扣义务教育课程方案要求,结合学校“五育并举”育人目标,立足学生生活经验与兴趣需求,聚焦“探究、服务、制作、体验”四大实践领域,优化教学方式,深化课程实施,提升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,同时促进教研组教师专业素养发展。

 

二、工作目标

1.构建优质课程体系:围绕“生活、社会、自然”三大主题,开发符合不同年级学生认知的实践课题,形成特色课程资源库,确保课程内容贴近学生、贴近生活。

2.创新教研活动形式:通过“课题研讨、课例打磨、校际交流”等方式,提升教师课程设计与实践指导能力,打造高效、有趣的综合实践课堂。

3.强化教学常规管理:定期检查教师实践活动方案、学生活动记录、成果评价等材料,及时解决教学问题,规范课程实施流程。

4.搭建学生展示平台:组织实践成果展、主题分享会等活动,激发学生参与热情,让学生在实践中收获成长、增强自信。

 

三、主要工作

1. 深化理论学习,更新教学理念

(1)组织教研组教师学习2022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标准,重点研读“课程目标、内容架构、实施建议”等核心内容,明确课程定位与教学方向。

(2)开展专题学习活动,围绕“生活化课题设计、实践活动安全管理、学生过程性评价”等主题,通过案例分享、线上学习等形式,提升教师理论水平与实践能力。

(3)鼓励教师参与市、区级综合实践培训,及时了解课程改革动态,借鉴优秀学校的课程实施经验。

2. 聚焦课程开发,丰富教学内容

(1)按年级分工推进课题开发:低年级围绕“校园生活”设计课题(如“我的校园小导游”“班级植物角养护”);中年级聚焦“家庭与社区”(如“家庭垃圾分类实践”“社区便民服务调查”);高年级拓展“自然与社会”(如“家乡传统手艺探访”“校园节能减排方案设计”)。

(2)建立课程资源库:收集教师设计的活动方案、学生实践记录、成果报告等材料,分类整理并实现组内共享,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。

(3)结合时令与节日设计短期实践活动(如九月“开学季校园适应”、十月“国庆家乡变化观察”),增强课程的时效性与趣味性。

3. 优化教研活动,提升教学质量

(1)期初组织备课组会议,明确各年级教学任务与分工,各备课组制定详细的学期教学计划,确保教学有序推进。

(2)开展“课例打磨”活动:每位教师每学期至少展示1节实践课(如方案指导课、成果交流课),组内教师通过听评课,共同优化教学环节与指导策略。

(3)加强校际交流:与周边学校开展综合实践教研联动,通过课题共研、课例互鉴等形式,取长补短,提升教研组整体教学水平。

(4)推进课题研究:围绕“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过程性评价策略”开展组内小课题研究,鼓励教师结合教学实践撰写案例、论文,总结教学经验。

 

4. 规范教学常规,保障课程实施

(1)定期检查教学常规:每月抽查教师的活动方案、学生活动手册批阅情况,每学期开展2次全面检查,重点关注“活动设计合理性、指导过程有效性、评价方式多样性”。

(2)强化实践安全管理:要求教师提前制定活动安全预案,明确活动前的安全教育内容,确保学生户外实践、社区调研等活动安全有序。

(3)完善学生评价体系:采用“学生自评、小组互评、教师评价、家长评价”相结合的方式,从“参与态度、实践能力、创新意识”等维度记录学生成长,避免单一结果性评价。

 

四、工作安排

九月份:制定教研组与备课组工作计划;组织学习综合实践课程标准;确定各年级学期实践课题。

十月份:组织组内教师首次实践课展示与听评课;推进校际教研交流活动;

十一月份:组织学生实践成果中期分享会;收集整理课程资源库材料;开展第二次教学常规检查。

十二月份:每位教师完成第二次实践课展示;指导学生整理学期实践成果(如报告、手工作品、手抄报);筹备期末成果展。

一月份:举办学期综合实践成果展;完成学生学期综合评价;整理教研组活动资料,撰写工作总结;上交各类教学与研究材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