程开甲小学2025-2026学年第一学期信息科技教研组工作计划
一、指导思想
本学期,我组将严格遵循《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(2022年版)》的精神,以学校总体工作计划为指导,围绕核心素养导向,坚持“实践创新、融合应用、立德树人”的原则。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,以教育科研为动力,以教师专业发展为关键,着力提升学生的数字素养与技能,培养其计算思维、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,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坚实基础。
二、工作目标
教学常规目标:规范教学管理,落实教学“七认真”,确保课堂教学质量,学生满意度高。
课程建设目标:深入研读新课标,推进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与优化,特别是在人工智能启蒙、计算思维培养、信息社会责任等方面形成1-2个特色课例或项目。
教师发展目标:组织组内教师开展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(如集体备课、观课议课、课题研究),鼓励教师参加各级培训和竞赛,提升全组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。
学生培养目标:通过课堂教学、社团活动、竞赛辅导等多种途径,激发学生学习兴趣,发展其个性特长,力争在各级信息科技类竞赛中取得良好成绩。
技术支持目标:做好机房、设备、网络的日常维护与管理,为全校师生提供稳定、高效的信息化教学环境支持。
三、主要工作与措施
(一)强化教学常规,提升课堂实效
集体备课:坚持每周一次的集体备课制度。采用“主备发言—集体讨论—个人复备”的模式,重点钻研教材、研究学情、设计项目式学习(PBL)任务,共享教学资源。
听课评课:组内每学期每人至少开设1节公开课或研究课。课后及时组织评课,坦诚交流,重点探讨核心素养在课堂中的落地情况,以及教学方法的有效性。
质量监控:定期检查教案、课件和学生作品。采用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,低年级可侧重作品展示、课堂观察,高年级可适当加入基础理论测试和项目实践评价。
(二)深化教学研究,促进专业成长
主题教研:本学期设定2个核心教研主题。
主题一:“计算思维在小学信息科技课堂中的培养策略”——以编程教学、算法游戏等为载体进行探究。
主题二:“信息社会责任教育的渗透与实践”——围绕网络礼仪、隐私保护、辨别虚假信息等开展案例教学。
课题研究:鼓励教师结合教学实际,申报校级或区级微课题,以研促教。
外出学习:积极争取并组织教师参加市、区组织的教研活动、讲座和培训,学习归来后需在组内进行分享汇报。
(三)丰富学生活动,发展个性特长
社团活动:继续办好编程社团(Scratch/Python)、机器人社团、电脑绘画社团等,做到有计划、有内容、有成果展示。
竞赛组织:积极筹备和辅导学生参加全国青少年编程大赛、机器人挑战赛、学生信息素养提升实践活动等,以赛促学。
校园活动:结合科技节、艺术节等校园活动,组织如“班级电子小报评比”、“我是打字小能手”等趣味竞赛,营造浓厚的信息科技学习氛围。
(四)优化资源建设,做好技术保障
资源库建设:收集、整理和完善本学期的教案、课件、优秀学生作品、微课视频等,形成年级教学资源包,实现资源共享。
设备维护:建立机房使用和维护日志,定期对电脑、网络设备进行检查和维修,确保教学顺利进行。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,规范使用设备。
四、具体工作安排
时间 | 主要工作内容 | 负责人 |
9月 | 1. 制定本学期教研组工作计划、教学进度表。 2. 检查维护机房设备,确保开学正常使用。 3. 召开第一次教研组会议,明确本学期任务。 4. 各社团招生启动。 | 全体成员 |
10月 | 1. 开展第一次主题教研活动(计算思维专题)。 2. 启动组内公开课听课评课活动。 3. 筹备“魔豆广场活动”。 | 吴敏娜 |
11月 | 1. 开展第二次主题教研活动(信息社会责任专题)。 2. 期中教学常规检查(教案、作业)。 3. 组织校园“打字小能手”竞赛。 | 陈强 |
12月 | 1. 组内微课制作交流与研讨。 2. 检查各社团活动开展情况。 3. 协助学校科技节活动。 | 李玲 |
1月 | 1. 制定期末复习计划,组织期末考核。 2. 收集整理教研组资料(教案、课件、总结等)。 3. 完成教研组工作总结,进行述职交流。 | 全体成员 |
五、保障机制
组织保障:在学校教导处的领导下,由教研组长具体负责,组员分工协作,确保各项活动有序开展。
制度保障:严格执行教研活动考勤制度、资源共享制度、听课评课制度,使教研活动规范化、常态化。
资源保障:积极向学校争取必要的软件、硬件和经费支持,为教师学习和学生活动提供保障。
- 上一篇:没有了
- 下一篇:程开甲小学科技节开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