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指导思想:
本学期以学校整体教学布局为引领,深融新课标“以美育人、以文化人”核心要求,立足美术学科优势,通过丰富教学与实践活动,提升学生综合美育能力,践行新课标美育理念,依托美术学科特质,以多元教学实践培育学生审美、艺术与文化素养,同步推动教师专业进阶,构建优质活力美术教研团队。
二、工作目标:
1.优化美术课堂教学,提高教学质量,确保学生在美术知识与技能、审美能力、创新思维等方面得到有效提升。
2.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美术课外活动,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,培养学生的特长和团队合作精神。积极参加各类美术比赛和展览,展示学生和教师的美术成果,提升学校美术教育的影响力。
3.加强美术教师队伍建设,通过培训、研讨、观摩等活动,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。
4、做好各班的基础教学工作与校本教学工作。
三、主要活动:
(一)教学常规管理
集体备课:每周组织一次集体备课活动,共同探讨教学内容、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,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进度。
课堂教学:要求教师每节课融入1个美术文化知识点(如传统剪纸、西方油画流派),每月提交2份课堂教学反思,教研组随机听课并提出改进建议,提升课堂教学效率。
作业批改:及时批改学生作业,认真撰写批改评语,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和反馈,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美术创作。
教学评价:建立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体系,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,综合运用教师评价、学生自评、学生互评等方式,全面评价学生的美术学习情况。
(二)教研活动开展
专题研讨:每月开展一次专题研讨活动,围绕美术教学中的热点、难点问题进行深入探讨,如美术核心素养的培养、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等。
公开课观摩:每位教师每学期至少上一节公开课,全组教师进行观摩和评课,共同提高教学水平。
教学反思:教师要定期进行教学反思,总结教学经验和教训,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。
教育科研: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育科研活动,结合教学实践开展课题研究,撰写教学论文和教学案例,提高教育科研能力。
(三)课外活动组织
美术社团:开设绘画、书法、手工制作等美术社团,定期组织社团活动,培养学生的特长和兴趣爱好。
校园文化活动:结合学校的重大节日和活动,组织学生开展美术创作活动,如国庆绘画比赛、校园文化墙设计、运动共享区装饰、魔豆广场展示等,丰富校园文化生活。
校外美术活动: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校外的美术比赛、展览和交流活动,拓宽学生的视野,提高学生的美术水平。
(四)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学习: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美术教师培训活动,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,不断更新教育观念。
专业研修:鼓励教师开展专业研修活动,如参加美术展览、学术研讨会等,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艺术水平。
师徒结对:开展师徒结对活动,发挥骨干教师的传帮带作用,帮助青年教师尽快成长。
四、具体工作安排
周次 | 工作内容 |
第1 - 2周 | 制定美术教研组学期计划;新课标美术课程目标解读与教学落地;专题研讨+案例分享 。 |
第3 - 5周 | 开展美术社团活动;组织学生参加校园文化活动。 集体备课+方案共创(对应学段教师) |
第6 - 8周 | 组织公开课观摩活动;开展第一次专题研讨活动。 开展一课三摩活动。 |
第9 - 10周 | 开展第二次教研活动,探讨如何提高学生的美术创作能力;组织学生参加校内绘画比赛。 |
第11 - 12周 | 数字化美术教学工具(如绘画软件、线上美术馆)使用培训 实操教学+经验交流 。 |
第13 - 14周 | 组织校级艺术节活动,以各年级大单元展展开本次艺术节活动。魔豆广场展示活动。 |
第15 - 16周 | 开展第三次教研活动,交流教学研究课题进展情况;组织学生参加校外美术比赛。 |
第17 - 19周 | 组织美术社团成果展示;开展教师专业研修活动 。 |
第20 - 23周 | 开展七总结本学期美术教学工作;撰写美术教研组工作总结。 |
五、预期成果
学生在美术知识与技能、审美能力、创新思维等方面得到明显提升,在各类美术比赛和展览中取得优异成绩。
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得到提高,形成一支业务精湛、结构合理的美术教师队伍。
美术课程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,构建具有学校特色的美术课程体系。丰富校园文化生活,提升学校的文化品位和艺术氛围。
- 上一篇:没有了
- 下一篇:深耕教研共成长——美术组“一课三磨”之三磨活动